《培養(yǎng)活潑潑的閱讀者:校園閱讀的道與術》 張圣華 著 商務印書館
在提倡全民閱讀的今天,許多學校都致力于打造“書香校園”。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書香家庭”“書香社區(qū)”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閱讀了,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好現(xiàn)象。
但是,經(jīng)常參加一些學校讀書活動的我,對不少做法總感到有些不對勁。比如:一場閱讀分享會,弄成小品表演或歌舞演出;讓所有學生或老師讀同樣的書,并且以每天“打卡”的方式督促檢查;把所讀的書設計成知識競賽,讓參與者搶答;要求閱讀者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閱讀收獲,彼此交流……
為了鼓勵師生閱讀,學校想方設法地組織一些有關閱讀的活動,無可厚非。問題是,閱讀應該是一種心靈震撼、思想啟發(fā)、情感飛揚的精神體驗,而這本應是外表寧靜而內心激蕩的過程,絕不應該是膚淺的熱鬧。同時,每一個讀者的體驗絕不可能是一樣的,怎么可能整齊劃一地被“檢閱”?將閱讀成果以“知識考試”的方式來“驗收”尤其糟糕,本來是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的閱讀活動,最后還是走進了應試教育的胡同。
種種“娛樂化”“知識化”“肢解化”“一刀切”的閱讀現(xiàn)象說明,盡管對于閱讀的重要性,我們似乎已經(jīng)達成“共識”,但究竟應該怎么讀,卻還存在許多似是而非的想法和做法。這本《培養(yǎng)活潑潑的閱讀者:校園閱讀的道與術》正是關于“閱讀”的正本清源之作。
本書作者張圣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曾任《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主編。在讀本書的過程中,我贊嘆他獨具慧眼,善于從一些司空見慣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表達出他的真知灼見。
比如,許多學校都倡導學生讀經(jīng)典名著,但很少有人思考過——所有經(jīng)典都適合孩子讀嗎?張圣華直言不諱地說:“對孩子來說,某些經(jīng)典可能有毒。四大名著哪一本書適合未成年人讀?《西游記》是勉強能給孩子看的一本書,其實它的內容背后有一個非常復雜、嚴謹?shù)淖诮腆w系,孩子們是很難讀懂的。好在里面有很多故事,可以改造一下給孩子讀?!都t樓夢》不適合小孩讀,甚至也不適合青春期的人讀。我17歲讀《紅樓夢》,讀完了一星期不高興,特別傷感,走不出來。再說《水滸傳》,‘少不讀水滸’,也不適合小孩子。里面的暴力美學很容易感染小孩子去試試?!度龂萘x》呢?里面有勇的化身、義的化身、智的化身、德的化身,不是挺好嗎?但孩子們會看到,里面有太多的陰謀、復雜的關系,其中也不乏陰暗。開頭結尾,表達的情緒其實也非常消極。”(《關于閱讀的糊涂賬》)
他這樣說并不是否認四大名著的經(jīng)典性,而是想提醒人們,倡導讀書沒錯,但具體的人該讀什么書當因人而異。用我這個四川人的比喻來說就是,火鍋好吃,但如果誰要給嬰兒吃火鍋,那他就是存心害人。
針對某些僅僅是為了“嘚瑟”而讀書的“讀書人”,作者借用宋代程顥的話提醒大家要警惕閱讀的“玩物喪志”。他說:“游離于道外的讀書,就是顯擺一下記憶力好、博學,這就是玩物喪志……人一輩子讀過很多書,也悄悄化解了自己內心的諸多糾纏、矛盾、疙瘩,達到仁和暢達的狀態(tài)。每個人都要安頓好自己的心靈,讀書,與智者對話,這本身是個求道的過程?!保ā堕喿x升級的幾個關口》)
為讀書而讀書,為考試而讀書,為炫耀“博學”而讀書……就叫“玩物喪志”。讀書,應該是與心靈相關,與生活相聯(lián),與人生相接,與天地相融。
作者還提出“以閱讀的方式儲藏童年”。他說:“如果孩子們沒有精彩的童書,誰陪他們度過黑夜、孤獨和說不明白的焦慮?最能理解孩子、最能與孩子溝通的,還是童書。如果說某些經(jīng)典童話過時了,孩子們真的不喜歡了,意味著現(xiàn)實世界的孩子正在接受‘現(xiàn)代污染’,正在被變得功利、世故,變得不會感動——難道這不正是一種災難嗎?”(《把童年儲藏起來》)
更可怕的是,許多教育者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災難”的發(fā)生,他們用成人的語言、思維和習慣“教育”著孩子,讓孩子在小小年紀便學會了講大話、套話,他們的演講和作文,充斥著空洞乏味的“宏大詞匯”,于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純凈、稚氣、清新、夢幻,或者說,童年正在被“成人世界”污染甚至侵吞。張圣華提出的“以閱讀的方式儲藏童年”,極有見地。
關于給孩子們開“成長書單”,作者也有自己的看法:“‘成長書單’應是隨著成長過程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老師和專家的推薦只在其中起了部分作用。有時,同學之間的推薦會比老師和家長的推薦更有效。實際上,每個學生的‘成長書單’歸根結底是他自己最后選定的。它應該體現(xiàn)出孩子們成長的精神歷程。”(《今天怎樣設計“成長書單”?》)
的確,讀書是很個性化的事。這里的“個性化”不僅僅是指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閱讀習慣,還包括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與之相應的閱讀需要和趣味。當然會有一些經(jīng)典是超越人群和年齡的,所以有些“共讀”也是必要的;但如果因此忽略了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口味而強行“吃大鍋飯”,效果只能適得其反?,F(xiàn)在不少孩子之所以反感閱讀,許多所謂“成長書單”應該說“功不可沒”。
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如何培養(yǎng)真正的讀書人?作者近年一直在推廣他的一個主張:喚醒閱讀主體。只有喚醒閱讀者的主體角色,進入“我覺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愛故我在”的“我”的發(fā)育狀態(tài),閱讀才成為閱讀者的主動需求,成為塑造自我體系的有效積累的過程。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讀者心里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的時候,也就是閱讀主體覺醒的時候,閱讀就成了一種滿足自我探究需求的必需。所以,從提高閱讀興趣入手來引導閱讀,率先培養(yǎng)閱讀者與書的親密關系,幫助閱讀主體的發(fā)育,這才是培養(yǎng)讀書人的正道。
以上我僅僅是舉了幾個例子說明作者富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閱讀思考,而他的思考遠不止上面這些。本書呈現(xiàn)了作者關于閱讀的一系列獨到見解,有他對一些閱讀現(xiàn)象的觀察與批評,有他對如何閱讀的思考與建議,有他自己閱讀的感悟與收獲,還有他與名家圍繞閱讀的對話與交流。
相比過去除了教科書外幾乎不讀其他書的狀況,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讀書,并積極引導學生讀書,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是,究竟應該如何閱讀?特別是如何防止“虛假閱讀”“無效閱讀”甚至“有害閱讀”?讀了這本書,或許讀者會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ㄗ髡呦敌陆逃芯吭涸洪L、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30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