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則新聞,說的是四川省廣安市用6輛愛心大巴載著300余名留守兒童,前往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zhèn)與父母團聚。其中,一個6歲孩子是本次行程中年齡最小的單獨出行者。這場“小候鳥”團聚行動令人感動,而那些單獨出行的孩子,在旅途中的成長同樣令人期待。
成就300余名留守兒童與父母團聚的心愿,需要一群人的努力托舉。報道中說,隨行服務團隊,除公安民警全程護送外,還增加了醫(yī)生,婦聯(lián)、關工委工作人員和大學生志愿者。這不禁讓人感慨,學前教育法強調的全社會應當為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得到了生動體現(xiàn)。
細思這場暖心行動,不難發(fā)現(xiàn),看見兒童、相信兒童,正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和善意行動的出發(fā)點。
在學前教育領域,“看見兒童”是近年來的一個常用表達,它體現(xiàn)了學前教育改革中對兒童立場、兒童本位的堅守,包含著教育活動要理解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讓兒童成為活動主體的意蘊。看見,并不是局限于表面的看見,而是在理解之上深深共情。教育者不僅要看見兒童當下的行為表現(xiàn),還要看見兒童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以及整體的生活環(huán)境,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理解、回應,如此才能做到從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利益出發(fā),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
現(xiàn)代城市生活中,“看見兒童”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體現(xiàn)。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由“一米高度看世界”帶來的空間適兒化改造,讓城市對兒童越來越友好。多樣化普惠性托育機構的建設,滿足了家庭托得起、托得放心的需求,也讓“回應性照護”的科學育兒理念潛移默化地走進千家萬戶。
看見的同時,還有相信。正因為理解兒童的天性、看見兒童的力量,才更加相信每一個兒童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
相信兒童,兒童會帶給你驚喜。前不久,一位媽媽在女兒的畢業(yè)典禮上動情地說,跟隨女兒體驗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的腳步,其實也在不斷地療愈自己、聯(lián)結自己,重新養(yǎng)育自己。她對女兒說:“你是我所能生出的最好的小孩?!?
相信兒童,兒童會讓你驚嘆。當幼兒園教師放下成人慣有的傲慢,真正傾聽、了解兒童的意見,讓兒童更加自主時,那些在游戲和生活中產(chǎn)生的“哇時刻”,越來越多地成為教育故事里最動人的詩篇。
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兒童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匆妰和⑾嘈艃和?,折射出了這個時代的兒童觀。兒童不再被看作一張白紙,或是等待成人灌輸?shù)娜萜?,而是一個個富有天性資源、具有強大吸收力的鮮活個體。兒童形象由“抽象的人”轉向“具體個人”,是歷史的進步,更是時代的呼喚。
相信“相信兒童”的力量,那個踏上“小候鳥”團聚行動旅程的6歲孩子,將在成人的托舉下,擁抱生活的偶然性,收獲屬于自己的獨特成長。祝福你,孩子。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3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