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不少園長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即如何將園所文化無痕地滲透在育人過程中。湖北省軍區(qū)幼兒園作為一所軍隊幼兒園,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但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資源較為抽象,幼兒難以理解。如何將其轉(zhuǎn)化為幼兒能理解、接受并喜愛的教育實踐,成了我們努力的方向。
正當我們不知所措時,機會出現(xiàn)了。
2020年,幼兒園進行環(huán)境改造,一時間,大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那批刻著五角星的舊木床。年輕教師認為它們占用了寶貴的空間,建議更換為與新環(huán)境搭配的新床,而老教師卻情緒激動:“這不僅僅是床,更是幼兒園的歷史見證??!”
翻開泛黃的園史檔案,我們發(fā)現(xiàn),20世紀50年代,幼兒園扎根武漢東湖邊時,蘇式紅磚樓里住滿了部隊全托子女。那時,“紅星床”就是幼兒的睡床了,它承載了幾代幼兒的記憶,床上的“紅星”標志仍然鮮亮、有力量。而且,“紅星床”依然堅固、完好。
對園史的追憶,讓大家不再糾結(jié)床的去留,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讓跨越時代的“搖籃精神”,變成幼兒能觸摸、能理解的內(nèi)容?
很快,大家有了主意:將一部分“紅星床”移至活動區(qū),幼兒在“紅星床”上有模有樣地疊軍被,圍坐床邊聽教師講故事。幼兒還開展了“紅星床探秘”活動,他們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紅星床”,用畫筆畫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紅星床有兩顆五角星,像解放軍一前一后保護我們?!?
更令人感動的是,幼兒開始自發(fā)愛護這些老床,輕上輕下,主動整理床鋪,還商量著要給床腿穿上“小襪子”。
“紅星床”不僅是家具,更是歷史的見證與精神的容器。幼兒園將靜態(tài)的環(huán)境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課程資源,使得跨越時代的老物件變成幼兒可以觸摸、守護并產(chǎn)生情感聯(lián)結(jié)的伙伴。
受這件事啟發(fā),我們也開始更有意識地利用幼兒園另一項寶貴資源。
每天清晨7點30分,總有一位滿頭白發(fā)的爺爺,身姿筆挺地站立在園門口,向每一個來園的幼兒莊嚴地敬上一個軍禮。這換來的是聲聲稚嫩而真誠的問候與模仿的回禮。有時,他會伸出大拇指與幼兒的手指輕輕一碰,還伴隨著一句“寶貝你真棒!”這一幕,已持續(xù)了20多年。
爺爺名叫李國發(fā),退休前就在幼兒園工作,他被幼兒稱為“敬禮爺爺”。當被問到為何每天堅持給幼兒敬禮時,李國發(fā)回答:“為了給孩子們壯膽量、直腰桿,現(xiàn)在年輕人說的‘去起床氣’,我這敬禮也能幫上忙呢!”
為讓幼兒深入理解軍禮背后的意義,我們圍繞“敬禮”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教師組織“敬禮爺爺?shù)墓适隆敝黝}活動,通過展示李爺爺年輕時的軍裝照片、觀看他日常執(zhí)勤視頻,讓幼兒了解這位老兵的光榮經(jīng)歷。通過開展“榜樣故事”訪談會,邀請李爺爺與幼兒面對面。幼兒帶著疑問采訪李爺爺:“爺爺,您為什么要敬禮?敬禮時您在想什么?”在對話中,幼兒逐漸明白,這個軍禮不僅是一個動作,更代表李爺爺對祖國、對他們深深的愛。
我們將這份理解轉(zhuǎn)化為“小小衛(wèi)兵”的沉浸式體驗,創(chuàng)設(shè)角色區(qū),幼兒模仿李爺爺敬禮,更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增設(shè)禮儀崗。幼兒輪流擔任“國旗班禮儀隊員”,在親身體驗站姿、敬禮、問好的過程中,感受著愛與責任的光榮。
小小的軍禮產(chǎn)生了神奇的力量。剛開學(xué)時,小班剛?cè)雸@的幾個幼兒臉上還掛著淚,可當看到門口的李爺爺敬起軍禮時,竟收住了哭聲,試探著舉起小手回禮,還喊出了“爺爺早上好”。一個幼兒以前總愛賴床,只要媽媽說“李爺爺在門口等你呢”,她就會一骨碌爬起來。
今年,貝貝升入了小學(xué),9月3日,教師石敏收到了貝貝爸爸的微信,他動情地說:“石老師,今天學(xué)校組織看閱兵,貝貝是全班唯一全程敬禮的孩子!這是咱們園留給孩子的印跡,你們給娃的教育和熏陶真的不一樣!”
從滿載歷史的“紅星床”到一位老兵的軍禮,幼兒園的文化育人有溫度、有情感。它用時間證明,紅色文化的傳遞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通過“物態(tài)化承載、人格化感染、游戲化浸潤”,將愛國、守禮、堅毅、友善的品格,無聲地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ㄗ髡邌挝唬汉笔≤妳^(qū)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2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