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校長給學生上課。資料圖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承繼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立足為黨和人民事業(yè)服務根本立場,植根于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程,必將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偉大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書寫走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輝煌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中國人民大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fā)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和鮮明的紅色基因……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chuàng)辦人民大學的故事”。這一重要論述啟示我們,要回溯黨創(chuàng)辦新型高等教育的歷史,梳理、總結黨領導高校的經(jīng)驗。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高等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新型高等教育的縮影。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的大學要傳承高等教育紅色基因,加快教育強國建設,深刻領悟講好黨創(chuàng)辦人民大學故事的道理學理哲理。
堅持制度自信,講好黨管高校的道理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新型高等教育的根本原則和治理優(yōu)勢。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領導權思想,創(chuàng)辦新型革命大學,通過上級黨組織、黨團(黨組)、黨員干部發(fā)揮黨的領導作用,奠定黨領導高校的根本原則。以陜北公學為例,學校最高領導機構是黨團(黨組),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組織部領導,黨總支在黨團(黨組)領導下專管黨務工作,成仿吾、李維漢曾任校長。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以下簡稱《指示》)指出,“沒有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的教育是不能設想的”,明確在一切高校實行“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黨中央確定普通高校全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并在1998年將“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高等學?;鶎游瘑T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將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確立為黨對國家舉辦的普通高校領導的根本制度。中共中央辦公廳在通知中指出,實踐證明,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必須毫不動搖、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根本所在。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保案咝|h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在高校要落到實處”,要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高校改革發(fā)展”和“黨管干部”,將黨領導高校的實踐原則凝練為黨管高校的標識性概念。2021年,中共中央修訂《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進一步擴充和豐富黨管高校內涵,增加“四為”方針、“黨管意識形態(tài)”等重要方面,高校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以黨管高校為根本原則,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重要實現(xiàn)形式,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新型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更加成熟定型。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獨特優(yōu)勢在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xiàn),必須在理論上闡明什么是黨管高校、為什么要堅持黨管高校、怎樣堅持黨管高校等根本性問題,在實踐中把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黨領導高等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重大意義。高校必須堅定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制度自信,理直氣壯地將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高校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和立德樹人全過程、各方面。
堅持文化自信,講好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學理
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負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备咝R瀼芈鋵嵾@一重要論述,傳承注重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中發(fā)揮引領作用。
在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新型高等教育的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從黨的指導思想發(fā)展成為高校思政課程體系,進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在蘇區(qū)創(chuàng)辦的紅軍大學、蘇維埃大學等,著重階級教育和黨性鍛煉。在延安時期,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等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重要教育內容,開設“馬列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中國革命運動史”等課程。新中國成立后,《指示》強調,“在一切學校中,必須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改革開放后,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于1984年9月4日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guī)定》強調,“把馬列主義理論課作為必修課,是社會主義大學區(qū)別于資本主義大學的重要標志”,推動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日趨完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指導地位、引領作用更加堅強有力,高校學習、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作用愈發(fā)彰顯。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民族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高校要發(fā)揮主動精神,直面使命擔當,致力于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將中華文化與知識體系構建緊密結合,講好堅持“兩個結合”、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學理。
堅持道路自信,講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哲理
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國家發(fā)展中成長起來的,往往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制度等密切相關,并沒有全球普適性的標準、模式和道路。
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重要經(jīng)驗,也是對社會主義教育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領導創(chuàng)辦的以“延安模式”為代表的新型高等教育,具有區(qū)別于舊教育和西式高等教育的鮮明特質,是扎根中國辦大學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構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形成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中國道路。立足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边@一重要論述啟示我們,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堅定走中國道路。高等教育的中國道路植根于“中國共產黨之治”、“中國之治”,具有堅持道路自信的志氣、骨氣、底氣。高校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吸收營養(yǎng),堅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追求;從新時代偉大實踐中汲取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立足中國實踐、扎根中國大地,我國高等教育“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yǎng)造就大批優(yōu)秀人才,完全能夠培養(yǎng)出大師”。
高校堅持道路自信,要將守好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根脈”作為前提,增強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將解答時代課題、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作為向導,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將實現(xiàn)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作為關鍵,不斷把黨的領導的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優(yōu)勢;將注重自主創(chuàng)新作為不竭源泉,提升高校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鑒往知來,礪行致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承繼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立足為黨和人民事業(yè)服務根本立場,植根于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程,必將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偉大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書寫走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輝煌篇章。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耿化敏系該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15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