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師發(fā)展報告(2023—2024年)——教師待遇保障》 李廷洲 王亞男 吳晶 等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欣聞《國家教師發(fā)展報告(2023—2024年)——教師待遇保障》即將付梓,這是該系列報告的第四部,以“教師待遇保障”為主題,緊扣國家教育發(fā)展脈搏,回應時代重大命題。作為一名畢生躬耕于教育領域的老兵,我深感欣慰。研究團隊以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扎實的實證精神,持續(xù)深耕教師隊伍建設領域,為教育政策制定與實踐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實屬難能可貴。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我國歷來重視尊師重教和教師地位待遇的保障。《禮記》有云“師嚴然后道尊”,尊師重教的文化基因已深深融入民族血脈。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置于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高度,明確提出“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yè)”。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更將教師地位待遇提升到新高度,彰顯了國家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堅定決心。然而,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加速、教育形態(tài)深刻變革,教師地位待遇保障面臨區(qū)域差異、城鄉(xiāng)差異、學段差異、數(shù)字化轉型挑戰(zhàn)等新課題,亟待系統(tǒng)性研究與突破。在此背景下,本年度報告聚焦“教師待遇保障”,既是對政策部署的學術呼應,更是對教育強國建設需求的主動擔當。
通覽全書,我認為有三重價值可圈可點。其一,格局宏闊,視野多維。報告立足歷史縱深,梳理我國尊師傳統(tǒng)的文化根基;放眼全球坐標,剖析國際教師薪酬制度的經驗鏡鑒;直面時代議題,探索數(shù)字化轉型等新興挑戰(zhàn)的應對之策。這種貫通古今、融匯中外的研究框架,為理解教師地位待遇提供了立體化認知圖景。其二,扎根實踐,數(shù)據翔實。課題組跨越31個省級行政區(qū),采集逾萬份調查問卷,開展多地域深度調查,用扎實的田野調查揭示教師待遇的“真問題”。從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到縣域教師薪酬差異,從編制內外待遇差距到非教學負擔過重,諸多現(xiàn)實痛點被精準捕捉,彰顯了實證研究的穿透力。其三,對策前瞻,路徑清晰。報告不僅診斷問題,更注重開方施策,既有對教育強國所需待遇制度的頂層設計,也有針對中小學教師待遇內部差異的精準方案,特別是提出數(shù)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待遇保障的新方向,體現(xiàn)了政策研究的預見性與創(chuàng)新性。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研究團隊始終秉持“頂天立地”的學術品格。所謂“頂天”,是緊扣國家戰(zhàn)略需求,將教師地位待遇置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大局中審視;所謂“立地”,是扎根中國教育土壤,用腳步丈量教育實踐的復雜現(xiàn)實。這種將政策邏輯、學術邏輯與實踐邏輯有機統(tǒng)一的研究范式,使得報告既能為決策者提供參考,也能為一線教師發(fā)出真實心聲,更可為學術界開辟新的研究生長點。
《國家教師發(fā)展報告》系列歷時五載,已逐步成長為記錄中國教師隊伍建設進程的“編年史”、解析政策脈絡的“思想庫”、匯聚實踐智慧的“案例集”。這一學術品牌的形成,離不開團隊持之以恒的學術堅守與社會責任感。希望研究團隊繼續(xù)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深耕此域,不斷完善中國特色教師發(fā)展的理論體系。更期待這本報告能喚起全社會對教師群體的深層關懷,讓尊師重教不僅停留在政策文本,更成為流淌在每個人心中的文化自覺。
教育是國之大計,教師是教育之本。相信這本凝聚智慧與汗水的報告,將為推動教師地位待遇提升、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注入新的動能。
?。圩髡呦当本煼洞髮W資深教授,本文系《國家教師發(fā)展報告(2023—2024年)——教師待遇保障》推薦序,標題為編者所加]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0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