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發(fā)布《關于實施“廣聚英才計劃”的意見》,探索實施“人才舉薦制”、團隊帶頭人全權負責制,以延攬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加快構筑全球創(chuàng)新人才戰(zhàn)略高地。
“春江水暖鴨先知?!币粋€城市的人才質量和儲量,當家人最清楚。廣州的人才狀況是喜還是憂,這份《意見》給出了答案。毫不夸張地說,“人才短缺”不是廣州的獨有現(xiàn)象,而是當前不少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求賢若渴也是許多大城市普遍的狀況。
人才是城市最為核心的財富,也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為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不少城市曾出臺過不少舉措,希望徹底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然而,不少城市的人才延攬,更多是通過砸錢招攬人才。待遇能解一些燃眉之急,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廣州市希望通過“以人養(yǎng)人”的辦法延攬高端人才,可謂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具體而言,就是從簡單的人才交易向研究人才和滿足人才過渡。
人才需求與人才的關系,本質上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論斷,至今仍閃爍著思想的光輝。人才并非天生,每一位“高精尖缺”人才都是他們自身和社會環(huán)境交互影響的產物,每個地方在延攬人才時,對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認識得是深還是淺,關系到一個地方的人才質量、人才儲量,也決定了其延攬人才的成效。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先當好伯樂。只有這樣,包括“高精尖缺”的千里馬才能進入他們的視線,才有可能使更多的千里馬為己所用。
城市有伯樂,才能引來千里馬。伯樂不是標簽,也不是證書,而是需要真正“相人”。有些時候,一座城市短缺的不是千里馬,而是伯樂。否則,當年曹操也就不會發(fā)出“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感慨了。真正的伯樂,一定要認識人才。在科技競爭成為國家和城市核心競爭領域的今天,初級的伯樂也懂得“高精尖缺”人才正是本地所缺少的千里馬。這表明,“相馬”已經不是城市伯樂的難題。
接下來,就是如何“求馬”了。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給經費給房子給帽子,是最常見的“求馬”做法。對于中高端人才而言,這樣的“求馬”術確實有效。對于真正的“高精尖缺”人才,待遇就不是萬能的了。否則,伯樂就不是真正的伯樂,誰出手闊綽誰就是伯樂了,千里馬也不是千里馬,而是貪吃的馬兒了。
為什么有的城市能吸引“高精尖缺”人才,有的城市卻不行?關鍵在于真正的伯樂不但善于“用馬”,更在于他們善于“養(yǎng)馬”。就拿廣州新出臺的這份《意見》來說,側重的是通過“高精尖缺”人才的口碑傳播和人脈資源,持續(xù)地吸引人才。人才的口碑傳播怎么才能形成,恐怕不是靠人才本身。
比如,應該把發(fā)展教育作為對人才恒定的吸引力。具體而言,就是重視完善一座城市的大中小學教育,中小學教育質量提高了,解決的不僅僅是當?shù)鼐用褡优木蛯W問題,也能解決“高精尖缺”人才的后顧之憂。他們的子女就近能讀到高質量的中小學,他們才能主動去當這座城市的宣傳員。同樣,“高精尖缺”人才不是一夜煉成的,他們要保持自己的“高精尖缺”優(yōu)勢,需要有就近“充電”交流的地方,一座城市有沒有塑造“高精尖缺”人才的高校,決定著“高精尖缺”人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不退步,這也是他們的正常需求。誠然,只有解決了“高精尖缺”人才的各種后顧之憂,城市才能真正引來千里馬。
(作者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7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