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南京大學:彈性分流為高水平博士培養(yǎng)奠基

    發(fā)布時間:2020-07-29 作者: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來源:中國教育報

    ■聚焦研究生教育系列報道

    在全校整體推行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核心的彈性分流淘汰機制,6年內最多3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不低于15%的暫緩通過率,僅2013級就分流淘汰近70名博士生……

    2012年起,為提升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南京大學探索實施博士生“四三三”教育改革,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抓手,探索彈性分流淘汰機制;出臺個性化培養(yǎng)和激勵方案,鼓勵高水平原創(chuàng)研究;同時,建立本碩博人才培養(yǎng)互動體系,打破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島式”推進。

        分流是核心舉措

    在博士生培養(yǎng)過程中,分流淘汰機制的建立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學生因個人原因退出多,分流淘汰少。

    南大研究生院培養(yǎng)辦公室主任陳謙說,學校進行改革探索,自2013級博士生開始,在全校整體推行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核心的彈性分流淘汰機制。

    分流的效果如何?南大研究生院提供了一組數據:2013級共錄取博士生1100多名,第一階段在新生報到前后,有20人基于分流淘汰機制壓力放棄讀博;第二階段是在培養(yǎng)過程中,有3人3次未通過博士資格考核被分流、23人迫于學業(yè)壓力選擇主動退出、5人轉成了碩士;2019年是2013級最后一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仍有20人未參加考試,其中15人主動退出,實現了第三階段分流……

    在南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周濟林看來,15%的暫緩通過率硬性設計確實對博士生產生了一定壓力,但制度設計的目的不是簡單完成去尾式淘汰,更重要的是對博士生群體形成正向激勵?!跋噍^于國內大多數高校兩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我們給了3次;對未通過者,相較于其他試點高校3個月后的再次考核時間,我們給了一年時間;而為了發(fā)揮正向激勵作用,我們還設置了15%的優(yōu)秀率并給予獎勵。”

    周濟林說,博士資格考核是博士生向博士候選人身份轉變的重要節(jié)點,在此處實施分流淘汰能抓住關鍵。同時,借助博士資格考核環(huán)節(jié)實施分流淘汰,可以對博士生培養(yǎng)各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及分流淘汰措施形成示范效應,做到水到渠成。

        提升質量是根本目的

    “這幾年,學校和學院在頂級刊物上發(fā)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不少是自己身邊的同學做出來的,看著還比較緊張。”盡管已發(fā)表9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南大物理學院2017級博士生張志旺仍有緊迫感。

    在周濟林看來,分流只是基礎,如何支持和激勵博士生的高水平、原創(chuàng)性科研探索,是推進博士生培養(yǎng)改革的關鍵。

    事實上,改革之初,導師們確有議論?!?5%的末尾暫緩通過率,我還是比較憂慮的,擔心在導師之間、在學生之間引起矛盾。也有不少導師議論說,二級學科方向多、差別大,能否有效考核也是個問題?!蹦洗笳芾韺W院副院長林閩鋼說,這幾年,隨著制度逐漸完善,大家也有了共識:一是學科方向多,但對一個好的研究計劃或開題考核的評判標準是一致的。二是考核可以使博士生在一年級課程后更快進入研究狀態(tài),優(yōu)化學習和研究過程。

    改革實施后,研究生院深入全校31個博士培養(yǎng)單位梳理改革產生的影響:暫緩通過的博士生導師,既有普通博導,也有學科知名教授,甚至有院士,說明彈性分流淘汰機制是真實有效的;分流淘汰機制也對院系招生產生了影響,有的減少了在職人員招生數量甚至停招。

    “分流是為了保證培養(yǎng)質量?!敝軡终f,一方面分流對學院、導師、學生產生倒逼效應,使他們嚴把招生入口關、嚴格培養(yǎng)過程關、嚴抓畢業(yè)出口關,實現“嚴進嚴出”;另一方面,著力做好加法,實施分層激勵、特色培養(yǎng),滿足培養(yǎng)個性化需求,激發(fā)博士生原創(chuàng)動力。

        完善支撐體系是重要保障

    博士生培養(yǎng)不是“孤島”,應建立起整體、有序的改革方案。南大構建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人才培養(yǎng)互動體系,避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島式”推進。

    導師是博士生培養(yǎng)的第一責任人。以博士生教育改革為契機,南大適時改革博導評聘制度,不再關注博導本身的頭銜,而是關注其基本資格、崗位資格、招生能力和培養(yǎng)質量,進行全方位監(jiān)控,推動導師將更多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到招收與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上。

    彈性分流淘汰機制也切實將壓力傳導到了導師。南大組織的問卷調查顯示,導師在課題科研和實踐項目中的指導頻次和時間均有明顯增加,改革使導師的工作動力和分類指導的自覺性明顯提升。

    周濟林介紹,2016年學校制定一系列改革指導文件,通過建設研究生品牌課程,打造碩博貫通課程體系等,為研究生個性化培養(yǎng)提供多條途徑。目前,全校已有83門課程形成了相互銜接的碩博課程體系,13個院系針對直博生建立了獨立課程體系,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

    此外,在院系層面實施時,學校只做整體把控,制定剛性和底線要求,在博士資格考核的標準、形式、內容方面,則給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權?!皩嵤?年來已走上良性發(fā)展軌道,院系也形成了各自的實施方案?!标愔t說。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29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