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到現(xiàn)在2021年,中國防疫工作又開始緊張起來,這就像我們的人生,總是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地走到底,總要有幾個來回才能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結(jié)果。
今天圍繞《俞敏洪:我的成長觀》,我想和大家聊聊成長的話題,主題叫“相信成長的力量”。
在自然界中,我們可以看到樹的成長、花的成長、可愛的小狗小貓最后長成老狗老貓。如果把“成長”這個概念用在人類除身體的長大和年齡的變老之外,用作我們思想的成長、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經(jīng)驗的成長,這種成長用在人身上才是最恰當(dāng)?shù)摹?/p>
我們經(jīng)常說長大和成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人是能夠超出自己肉體的成長來引領(lǐng)自己更多的其它方面的成長。天鵝不遠萬里飛越喜馬拉雅山到了熱帶地區(qū),到了春天又飛回去,我們覺得天鵝是橫空萬里,覺得這種是很有志向、很遠大的,其實它只是一種自然的遷移行為,為了后代繁衍,必須避開嚴寒去過冬,夏天再回到草原的行為。
我個人認為,只有真正意義上引領(lǐng)自己走出自己的局限,走出自己現(xiàn)有的眼界,并且走得更遠更高才是成長。
人既然生而為人,就要利用人這個優(yōu)勢——人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比現(xiàn)在更好,甚至好到了你可能原來根本沒有想到的地步。從農(nóng)村田頭開始,因為有了要上大學(xué)的夢想,后來人生又產(chǎn)生了很多其它的夢想、沖動、渴望,就這樣連著過來,一生其實可以走出你自己想象不到的距離。
比如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我從來沒想過我能上北京大學(xué),在北京大學(xué)的時候我也沒有想過我會做新東方,做新東方的時候我也沒有想到會把新東方做成美國的上市公司。18歲之前從來沒有離過農(nóng)村的一個孩子,從來沒有想到后來還可以走遍中國乃至世界的山山水水。對于一個在上大學(xué)之前幾乎沒有怎么讀過正經(jīng)書籍,只是在教科書、高考復(fù)習(xí)題上來回做文章的孩子,我沒有想到后來我也能夠閱讀那么多的書,跟那么多的朋友進行交往。
你是想象不到自己的空間會有多大的,而這個空間的大來自于什么呢?其實來自于你自己內(nèi)心希望自己不斷前行的一種沖動,一種內(nèi)在的熱情。生命中遇到的一些艱難困苦,除非是我得了絕癥,最后沒辦法治療。否則一些艱難困苦其實不能算特別糟糕的事情,因為在這種艱難困苦中間你可能會產(chǎn)生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并且你能鍛煉自己克服艱難困苦的能力,一種生命的沖動,到最后尋找更加美好的一種生活。
成長是什么呢?
成長是我們對于人、對于事情、對于世界的認知不斷提高和改變螺旋上升的過程。你所犯的被人看來是愚蠢或是不該犯的錯誤的概率越來越少的過程,這才是一個真正成長的過程。
成長是成熟而不圓滑,老練而不世故,進取而不魯莽,果斷而不愚蠢,平凡而不平庸,探索而不迷惑,孤獨并不孤單,失敗不會氣餒。臨危不懼也好,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應(yīng)付的能力也好,都是成長的一個外在標(biāo)志。
成熟而不圓滑。成熟,是做事情比較周到,也比較能夠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并不是圓滑。圓滑是所有你的行為都是基于保護自己,甚至不顧自己人格,讓這件事情對自己有利,這不是成熟的標(biāo)志。成熟的標(biāo)志是能夠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并且為自己爭取利益的同時,為自己團隊的成員,為社會的進步也能做出努力。
老練而不世故。一個人到了三四十歲以上的年齡還顯得很幼稚,大家覺得這肯定不是成熟或成長的標(biāo)志。但如果發(fā)現(xiàn)一個人到了三四十歲以后變得很世故,以至于他不再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再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不再堅持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不是老練,而是世故。
進取而不魯莽。人是需要有進取精神的,進取精神不是在不加思考的前提下一頭投進去。如果你在一個錯誤的道路上行走的話,你越進取,離開正確的方向就越遠。所以對我們來說,所謂的進取是要在思考問題正確,或者對未來前進的方向基本上有把握,并且知道這條道路如果走不通的話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的一種思慮的前提之下,再縱身一躍進取往前。
果斷而不愚蠢。所謂愚蠢就是有時我們做事情很果斷,不經(jīng)大腦思考。所謂的果斷有時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一、人云亦云,別人說什么自己也說什么;二、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從來不去考慮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到底是不是正確的,聽不進別人的話語;三、總認為自己做的決定才是對的。這種表面上果斷的雷厲風(fēng)行或是說做就做的行為,有可能是一種愚蠢,因為你并沒有真正動腦子去思考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后果,思考你的決策對人生、對周圍人、甚至對社會帶來的某種深刻甚至更長遠的影響。
平凡而不平庸。我認為我們做人是可以平凡的,其實平凡更加正確的表達方法應(yīng)該叫平淡、樸實、樸素。我們大部分人就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對我們來說平凡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平庸。平庸某種意義上就是自己再也不動腦子去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提升,心甘情愿地陷入懶惰或者迷盲中,不愿意自拔。同時愿意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并不是那么高質(zhì)量,但是又不愿意去擺脫的環(huán)境的狀態(tài)。平凡只是一種心態(tài),平凡是我可以不穿名牌衣服,我可以先住小房子,甚至可以住租來的房子,或者可以先不買汽車,先騎電瓶車。但你內(nèi)心依然追尋未來自己更加美好的前途或更加美好的生活。
探索而不迷惑。迷盲是可以的,但迷惑就是不知道東南西北。迷盲是在探索中間暫時還沒有找到方向。
孤獨而不孤單。人可以享受孤獨的生活,孤獨的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思考。但孤單是感覺到形單影只,好像全世界就我一人。比如說太孤單了,打個電話讓朋友一起去擼串、打牌、參加一些無聊的活動,總而言之就是你就不想一個人待著,這樣你就很難進入一種深度的思考狀態(tài)。
還有很多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氣餒、放棄,這也是一種不成熟的標(biāo)志。因為成熟的人都知道這個世界上各種艱難困苦、挫折,甚至是不幸,或多或少都會產(chǎn)生。產(chǎn)生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態(tài)度,就會帶來未來你的生命是提升還是繼續(xù)待在低層次痛苦中的不同的狀態(tài)。
我常常講,中國古代文人最優(yōu)秀的作品很多都不是在一帆風(fēng)順的時候?qū)懗鰜淼?。蘇東坡在流放到黃州之前,其實是沒有太多的名篇出現(xiàn)的。我們今天背的蘇東坡所有的優(yōu)美的文字,都是在他被流放后寫出來的,“大江東去浪淘盡”也好,“十年生死兩茫?!边@樣的詞也好,基本上都是在流放后,因為遇到了人生的困境,在人生困境中去思考、去升華,最后把它變成了優(yōu)美的文字重新傳遞出來,變成了中華文化璀璨的明珠,永恒的篇章。
所謂的成長是什么呢?我做一句話的總結(jié),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度、高度和意義不停地追尋。”我個人一直認為人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一次生命,我們因緣聚合,偶然的某種狀態(tài)成了我們自己。你父母把你生下來,早一點晚一點可能就不是你。生而為人,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我們應(yīng)該更加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過得更好,讓我們一生加起來能夠活得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充實,更加的幸福和快樂。這至少是我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要成長,主要有幾個關(guān)鍵詞:思考、選擇、目標(biāo)、行動、進取、挑戰(zhàn)。
我剛才講的內(nèi)容在《俞敏洪:我的成長觀》書中也涉及到,這本書是我在疫情期間演講精華的集結(jié),這本書的文字也足夠能代表我對人生成長、個人學(xué)習(xí)的一些心得和態(tài)度。
關(guān)于成長,最重要的還是幾個要素:
第一,成長是個人的選擇,無關(guān)乎他人,甚至某種意義上無關(guān)乎周圍的環(huán)境,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選擇。
第二,成長是一種有意為之的行為,不是潛意識的成長,也不是自然的成長,我們不是動物和植物,我們必須是有意為之。
第三,成長是要我們付出努力的,我們?nèi)绻慌Α⒉簧线M,我們當(dāng)然就不能成長。
第四,成長是要我們付出代價的,因為不拋棄原來的東西,甚至不拋棄有些擁有的東西的話,你就不可能成長。
本文整理自俞敏洪于《俞敏洪:我的成長觀》新書分享“相信成長的力量”上的演講。
《我的成長觀》
俞敏洪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1月出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