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嘗嘗我種的青菜!”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第二中學一名八年級學生將一把剛摘下的青菜遞給班主任。誰能想到,一年前,他還是個報到三天就想回家的學生。
新平二中承擔著當?shù)亓x務教育初中階段的“兜底”任務。在校生中,隨遷子女占比高,留守兒童和全寄宿制學生數(shù)量龐大?!安簧俸⒆右锤改妇訜o定所,要么跟著老人,學習上一受挫就容易自我放棄?!睂W校有關負責人說,“但‘兜底’絕不是‘將就’,我們要讓每個孩子在學校里找到自己的價值?!?/p>
面對生源復雜、厭學情緒較普遍的挑戰(zhàn),學校創(chuàng)新實施“情感+個性”雙線育人模式,精準開展控輟保學,不僅留住了孩子的人,更留住了他們的心。
為幫助厭學學生“扎根”校園,學校在七、八年級各設立了一個個性化班級。進入班級遵循學生與家長雙自愿原則,且學生學籍、成績均歸屬原班,避免被貼上“特殊標簽”。
八年級的封同學,曾輾轉3所學校,一直不愿上課。來到新平二中個性化班級后,班主任發(fā)現(xiàn)他對象棋有興趣,便請來特長教師王磊主動邀請他“下一盤”。“第一次贏棋時,他眼睛亮得嚇人?!蓖趵谡f。通過耐心的引導,封同學找回了久違的自信:“上學能下棋,比在家玩手機有意思多了。”
“這些孩子心里有層‘殼’,生拉硬拽沒有用,得用耐心慢慢引導?!毙睦斫處熇罹晟钣懈杏|。她曾用半個月時間,每天在沉默寡言的學生小楊桌上放一本漫畫書,再寫一張小紙條,終于等來孩子開口說“喜歡書里的主角”。如今,小楊已加入學校合唱團,臉上有了笑容。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個性化班級的課時量調整為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二,數(shù)學從乘法口訣補起,語文先練句子通順表達,英語從26個字母教起?!安幻つ孔汾s進度,關鍵是讓學生有‘我能行’的體驗。”教務主任楊敏說。
學校堅持家校同心,引導學生努力向學。教師家訪先傾聽家長訴求,再溝通教育方法,共同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沐同學的爸爸是名貨車司機,以前接到班主任的電話就心慌,現(xiàn)在卻每月主動到校溝通:“老師說他會管菜地,還能補筆記,我太高興了。”
校園如今變成學生的“成長樂園”。新平二中嚴格落實“雙減”政策,開齊音體美勞課程,每周設有“游戲日”“競賽日”“社會實踐日”。
2024年6月,學校首次實現(xiàn)學業(yè)水平考試參考率100%,37名個性化班級學生全部穩(wěn)定在校,其中3人已重返原班學習?!拔覀儾皇且押⒆永г谛@,而是要讓他們真正喜歡校園。”學校有關負責人說,“每一顆種子都需要適合的土壤,教育就是要找到讓孩子發(fā)光的地方。”(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張藍允 記者 李配亮)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