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修身養(yǎng)德做君子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格言雋語剖析(5) 夏德元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來源:中國教育報

    ■讀統(tǒng)編語文 品傳統(tǒng)文化

    五年級上冊

    五年級上冊收錄的格言雋語比較豐贍,第二單元學習目標之一是提高閱讀速度,這個單元后的“日積月累”收錄了四首詩詞中的名句。

    第一條是出自晉代詩人陶淵明《雜詩》的名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钡诙l出自宋代愛國將領岳飛的《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钡谌龡l出自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勸學詩·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最后一條是毛主席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名句:“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边@一組詩詞名句的共同主旨是勸誡人們要珍惜大好時光,不要蹉跎歲月,否則將追悔莫及。這樣的主旨,也是對單元學習目標的一種呼應和拓展。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舔犢之情,收錄了古代家訓或奏疏的四條格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三國諸葛亮五十四歲時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意在教導兒子要按照君子的標準來修身養(yǎng)性,淡泊名利,遠離喧囂?!熬影菜嘉#渖菀詢€”出自唐代名臣魏征寫給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向唐太宗李世民講述治國安邦的道理,指出君王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國家就不可能治理好。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出自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寫給其子司馬康、教導他應該崇尚節(jié)儉的一篇家訓——《訓儉示康》,意思是人們從節(jié)儉的生活進到奢侈的生活很容易,要由奢侈的生活改變到節(jié)儉的生活卻很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出自清代理學家朱用純的《治家格言》,旨在告誡子女要懂得糧食和織物都來之不易,要格外愛惜。

    這一組格言除了一條是老臣給年輕君主的勸諫之外,另外三條都是父親給子女的勸勉,均體現(xiàn)了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愛,與單元主題可謂高度契合、天衣無縫。

    五年級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讀書。其中第24課《古人談讀書》集中收錄了孔子、朱熹和曾國藩關于讀書學習的名言。其中,出自《論語》的孔子名言有三條:“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保ā墩撜Z·公冶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墩撜Z·為政》)“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保ā墩撜Z·述而》)這三條格言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出自朱熹《訓學齋規(guī)》的是一段關于讀書方法的自述:“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這段話道出了朱熹本人的讀書心得,揭示了只有聚精會神方能過目不忘、過目成誦的道理。出自曾國藩家書的是關于志向、見識、恒心決定讀書成效的論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睆娬{(diào)了志向?qū)ψx書學習的引領作用。

    第25課冰心的文章,暗引了一句熟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苯沂玖俗x書與實踐不可偏廢的道理。

    這個單元的“日積月累”,收錄了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中第一首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喻理論創(chuàng)新離不開對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學習,也是廣為流傳的讀書格言。

    五年級下冊

    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日積月累”集中收錄了五條格言,都來自古代典籍。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出自《論語·里仁》篇,意思是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之以大義,而對普通人則要動之以利害;因為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害?!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的第六章,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開端。這段話的原文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泵献又鲝埿陨普?,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仁、義、禮、智,這四種好品質(zhì)的萌芽,只要細加呵護,促其健康成長,就能成就事業(yè),安定天下,否則連侍奉父母這樣起碼的責任都擔不起?!岸嘈胁涣x,必自斃”出自《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意思是違背仁義道德的事做多了,必然會被自己的惡行所害,導致失敗。“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出自朱熹和他弟子問答匯編的《朱子語類》,意思是“一個懂得羞恥的人,就能主動拒絕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肆無忌憚。這幾句格言從正反兩方面告誡我們,一個有志向、有追求的人,就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作者為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shù)設計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23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