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

    首頁>檢索頁>當前

    用好城市中的寶藏育人資源

    發(fā)布時間:2025-11-05 作者:付嫻瓊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上樹掏鳥、下河摸魚”,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扇缃竦暮⒆?,會游泳的多,上過樹的可謂鳳毛麟角。而在北京豐臺外國語學校,爬樹成了一門“課程”,并且廣受各年級學生歡迎。今年3月份,豐臺區(qū)啟動“樂學公園”建設,目前,豐臺區(qū)首批33所試點中小學已經(jīng)全部與周邊公園結對,匹配公園與綠地總面積達到453公頃。

      116座公園聯(lián)結的“無垠”天地,搖身一變成為了“樂學公園”。學生們在“樂學公園”里用數(shù)學解決內(nèi)澇,用古詩設計花田,用3D復原古建筑,學到了連接課堂內(nèi)外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了真實又獨特的體驗和收獲?!皹穼W公園”建設在空間上打破傳統(tǒng)校園的物理邊界,將公園綠地轉化為開放課堂,成為了學生開展自然教育、勞動實踐、跨學科項目的真實場景,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與城市空間的深度融合,更在課程上打破傳統(tǒng)課程的學科壁壘,以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現(xiàn)了課堂形態(tài)的突破。

      當下的教育如何打破空間壁壘,讓教育融入自然場景中,實現(xiàn)學生從知識本位到素養(yǎng)本位的轉型?豐臺區(qū)“樂學公園”建設,無疑為我們用好社會資源,讓課堂以更鮮活、靈動的形式融入城市肌理,融入學生日常,探索未來教育形態(tài)提供了可借鑒的經(jīng)驗。

      社會資源如同散落于城市肌理中的“教育寶藏”,涵蓋自然生態(tài)、文化場館、企業(yè)工坊、社區(qū)空間等多元形態(tài)。充分激活并善用這些資源,不僅能為學生成長搭建廣闊的實踐舞臺,更能為課程改革注入鮮活動力,推動教育從“封閉校園”走向“開放生態(tài)”。社會資源的價值釋放,始于精準、系統(tǒng)的挖掘。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要求打破“資源孤島”思維,建立政府主導、學校聯(lián)動、社會參與的資源統(tǒng)籌機制。以豐臺區(qū)“樂學公園”為例,其關鍵在于政府牽頭整合116座公園、453公頃綠地資源,將分散的自然空間轉化為可規(guī)劃、可利用、可教學的課程載體。

      社會資源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更應該成為推動課程改革的“突破口”。當下,“跨學科學習”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推動課程改革,要善用社會資源,打破課堂與生活脫節(jié)的局限,推動課程從“學科本位”向“素養(yǎng)本位”轉型,從“封閉課堂”向“開放學習”升級。具體而言,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以真實問題為起點,將學習置于真實情境中,整合多學科知識,打破學科壁壘,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在信息的獲取、篩選、整合和運用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在多元文化的浸潤中厚植家國情懷,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社會資源是教育的富礦,充分用好社會資源,要求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構建協(xié)同育人的長效機制,讓社會資源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養(yǎng)分”、課程改革的“動力”,讓孩子們在廣闊的天地中學習成長。

      (作者系湖南省醴陵市姜灣小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5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weilaiguolv001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综合13p,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av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 <b id="r1e9l"><meter id="r1e9l"></meter></b>
    <strike id="r1e9l"></strike>